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最初的定義是“建筑結構三維模型”。其作用是讓建筑結構更形象、更可視化,更好懂。在蘇州地鐵的建設中, 這一技術正在逐步被引入,從5號線建設中的單點應用,擴展到6、7、8號線和S1線建設中的全線全流程運用,減少誤差,提高施工效率。 蘇州軌道交通集團機電中心主任助理鮑豐介紹,BIM技術一大特點是可視化,即“所見所得”?!皩τ诮ㄖ袠I來說,可視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滨U豐說。例如,傳統的施工圖紙上,各個構件信息在圖紙上只是采用線條繪制表達,而其真正的構造形式則需要從業人員自行想象。有一次,某個地鐵站在裝修時設計了一道彩虹,利用BIM進行模擬后發現,由于站廳空間高度的限制,彩虹線條變形了,效果壓抑而難看。BIM技術的運用避免了實際施工后又返工的資源浪費。 BIM技術用來解決施工中管線布設時的空間沖突等問題也十分有效,它可以在建造前期便對可能出現的沖突問題模擬出來,并提出解決辦法。BIM技術還可進行模擬實驗,如吊車、盾構機等重型設備如何進駐工地,材料如何科學放置等都可預先模擬。原先這些靠現場工人觀察,憑經驗、感覺來操作,不斷試錯,不斷調整。 在招投標和施工階段還可進行4D模擬,即三維模型加項目的發展時間,也就是根據施工的組織設計模擬實際施工,從而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來指導施工,相當于設計師“先用軟件鼠標‘壘磚頭’擰螺絲’?!薄U豐說。 更多的應用還包括5D模擬,即在上述4D模型上疊加造價控制,從而實現成本控制。地鐵后期運營階段,還可用作客流模擬、日常緊急情況處理模擬。 鮑豐說,目前BIM技術的最高級應用是通過搭載各種信息化技術,實現對建筑項目如地鐵“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相當于為地鐵再造一個“數字雙胞胎”?!皵底蛛p胞胎”計算機系統(不含大數據)目前正在搭建中,預計到2024年可搭建完成。(來源:中國江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