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松山湖供電服務中心獲悉,松山湖將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充電站的建設,將會在圖書館、實驗小學等附近投入充電站,以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實現園區充電站全覆蓋。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松山湖是廣東電網“7+2+2”智能電網示范區之一,2019年6月正式升級為廣東電網首個省級智慧能源生態系統示范區。在這里,松山湖供電服務中心先行先試,響應數字化轉型戰略,打造“硬核”新基建。 園區累計214個充電樁投入使用 新能源汽車通勤生命線的關鍵,在于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松山湖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通過開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構筑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 截至2019年底,松山湖累計共有214個充電樁投入使用,共同構成了松山湖“10分鐘”充電圈小生態。同時,松山湖供電服務中心還對原來的轉供電全部改成直供電,不僅能有效了解客戶真正的用電需求,還能對用電質量起到更好的保障作用。 在松山湖太魯閣公園內,綠意蔥蔥間,一座融合了5G基站、充電樁、邊緣計算、物聯網等黑科技的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佇立其中。這個榮獲廣東電網“安全、優質、文明”樣板金質工程的松山湖示范區一期項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新基建中的典范。 10臺快速充電樁安裝牢固、排列整齊,有效提高了充電效率。停車場配置了新型智能監管系統,具備自動識別功能模塊,無需人員值守,能夠有效解決非新能源車占用充電車位問題。 該充電站在東莞首次應用“光儲充一體式能源微網系統”,實現光伏發電及負荷用電自動預測、系統自動“削峰填谷”和光伏并網功率波動“平滑平抑”功能,達到最優的光伏儲能發電效益和最佳的節能減排效果。 逐步實現園區充電站全覆蓋 松山湖供電服務中心經理陽武表示,目前新能源車越來越應用廣泛。為了滿足用戶在這方面的需求,東莞供電局已在松山湖投資建設了如太魯閣充電站、市民中心的充電站等充電站。 區別于傳統基建,“新基建”更加注重數字化、智能化等硬核科技。作為全網首個在光儲充微網基礎上有效融入智慧臺區元素的示范項目,其“硬核”之處當然不止于此。 作為智慧臺區改造的代表,太魯閣充電站支持配網臺區的物理拓撲自動識別更新和分布式資源及低壓信息實時監測,其核心系統“光儲充一體式能源微網系統”與“能源互聯共享平臺”的對接,信息通過5G通道上送,云邊協同實現源網荷儲的區域能量協同,打造了低壓物理電網向數字電網轉變的技術示范。 接下來,松山湖將會在圖書館、實驗小學等附近投入充電站,以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實現園區充電站全覆蓋。(來源:瀟湘晨報)
|